中新上海网三月一日电题:用音乐表达乡情、感情、友情--访来沪演出的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 中新社记者孙璐 今晚,有当今“世界第一大提琴”美誉的美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先生来到上海,在大剧院为沪上观众献上一台德沃夏克作品专场音乐会。在之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一身休闲西服配领带装束的马友友一出现,立刻就成为众多镜头捕捉的焦点;在这里,他与记者们倾谈了自己对音乐的独特感受。 音乐让我有家的感觉 谈起自己对音乐的体会,马友友先生感慨颇多。他说,音乐能够带给我一种回家的感觉:小时候听爸爸讲中国古诗,印象最深的是那一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数十年来自己一直忙碌于在全世界演出,行踪漂泊不定,思乡的情绪挥之不去,而这首思念亲人的唐诗,也就时常浮现在脑海中。 此次上海音乐会马友友演奏的全部都是德沃夏克的作品,而德沃夏克在创作这些作品时也正好是身处异地,十分想念在欧洲的家,思念亲人的情绪萦绕其中。对此,马友友说:“想家、思念亲人,是每个人都有的感情,我就是用这种感情来演绎这部作品,也以美妙的音乐来表达乡情。我希望我的听众们都能感受到这种情绪。” 拉琴最重是爱心 提到自己童年开始学琴的经历时,马友友先生想对那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们说的是:学习音乐,有一颗爱心、有丰富的感情才是最重要的。 他说,学琴就像学语言,一定要从小抓起,因为孩子的吸收能力最强。但是音乐像海,博大精深,它需要的不仅仅是对于技巧方面的把握,还要有对于音乐内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十三到二十岁是孩子们学琴的关键时期,此时就不能只教孩子一味枯燥的练琴,而应教会他们怀着对周围万事万物的爱心去学、去观察。因为一旦失去爱,再美的音乐也会变得毫无意义;而有一份爱心,用琴声表达感情,音乐就是全人类共通的语言。 为谭盾等老友们喝彩 马友友抵沪当天是第四十四届格莱美音乐大奖揭晓的日子。当他获悉,华人音乐家谭盾创作的《卧虎藏龙》电影原声音乐夺得格莱美最佳电影原创音乐专辑大奖,而由汤沐海指挥、伊丝宾演奏的《鲁斯-吉他协奏曲》也获得了现代古典音乐作曲奖,他马上高兴得欢呼起来:“太好了!”。 在至今已获得过十四项格莱美奖的马友友看来,中国不乏伟大的音乐家,不管是民族音乐,还是古典音乐,都非常有天赋;此次两位华人在格莱美奖评选中问鼎,再次证明了这一点:“他得奖,我非常高兴,我为他而骄傲!” 另据介绍,马友友此次来沪是第二次在上海大剧院登台,也是他亚洲巡演的第一站。在今晚的音乐会上,他与上海广播交响乐团携手,献上德沃夏克狂欢节序曲、第八交响曲G大调和难度高、分量重的大提琴协奏曲B小调。大师的号召力果然了得,音乐会的出票情况一直不错,这两天更是一票难求,可把那些没买到票的乐迷急坏了。(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