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闻一多先生在去年昆明的诗人节纪念会上的讲演,在这讲演之前,两位联大的同学朗诵了艾青的《向太阳》和田间的《自由向我们来了》,《给战斗者》,听众都很激动,接下来,闻先生说:) 一切的价值都在比较上,看出来。(他念了一首赵令仪的诗,说:) 这诗里是什么山查花啦,胸膊啦,这一套讽刺战斗,粉刷战斗的东西,这首描写战争的诗,是歪曲战争,是反战,是把战争的情绪变转,缩小。这也正是常任侠先生所说的鸳鸯蝴蝶派。(笑) 几乎每个在座的人都是鸳鸯蝴蝶派。(笑)我当年选新诗,选上了这一首,我也是鸳鸯蝴蝶派。(大笑) 艾青当然比这好。也表现人民及战争,用我们知识分子最心爱的,崇拜的东西与装饰,去理想化。如《向太阳》这首诗里面,他用浪漫的幻想,给现实镀上金,但对赤裸裸的现实,他还爱得不够。我们以为好的东西里面,往往也有坏的东西。 如在太阳底下死,是Sentimetal的,是感伤的,我们以为是诗的东西都是那个味儿。(笑) 我们的毛病在于眼泪啦,死啦。用心是好的,要把现实装扮出来,引诱我们认识它,爱它,却也因此把自己的狐狸尾巴露出来了。 这一些,田间就少了,因此我们也就不大能欣赏。 胡风评田间是第一个抛弃了知识分子灵魂的战争诗人,民众诗人。他没有那一套泪和死。但我们,这一套还留得很多,比艾青更多。我们能欣赏艾青,不能欣赏田间,因为我们跑不了那么快。今天需要艾青是为了教育我们进到田间,明天的诗人。但田间的知识分子气,胡风说抛弃了,我看也没有完全抛弃。如《自由向我们来了》,为什么我们不向自由去呢?艾青说“太阳滚向我们”,为什么我们不滚向太阳呢?(笑,鼓掌) 艾青的《北方》写乞丐,田间的一首诗写新型的女人,因为田间已是新世界中的一个诗人。我们不能怪我们不欣赏田间:因为我们生在旧社会中。我们只看到乞丐,新型的女人我们没有看到过。 有人谩骂田间,只是他们无知。 关于艾青田间的话很多,时间短,讲到这儿为止。 ========================================================== 在写了《时代的鼓手》两年多以后,1945年闻一多在昆明文协举行的诗人节纪念会上又发表了这篇《艾青和田间》的演讲,再次给田间以极高的评价。1946年6月22日《联合晚报》的《诗与音乐》第二期登载了这篇演讲。 闻一多在这里谈了对两位在当时齐名的青年诗人艾青和田间的看法。同时谈两位诗人难免有所比较,所以他开首第一句便说,一切价值只有在比较中才能看出来。但他并不马上将两位诗人加以比较,而是先读了赵令仪的一首诗,引起下面的话题。赵令仪格调狭小的诗显然是无法写出民族战争的壮丽场面的,反会降低战争的伟大,只能是鸳鸯蝴蝶类的饰品。这样的诗是不能和艾青的诗相比的,艾青表现人民与战争的诗无疑比赵诗强得多。闻一多在肯定艾青的成就的同时,指出他诗的弱点:“用浪漫的幻想,给现实镀上金,但对赤裸裸的现实,他还爱得不够。”艾青的诗仍还带着感伤的意味,如在太阳底下死,等等,闻一多认为,这是知识分子自恋意识的表现,距离鸳鸯蝴蝶类的东西还是太近,文中所说的“自己的狐狸尾巴”就是指的这种知识分子气。他在批评这种意识的同时并没有排除自己,而是指出自己过去也是鸳鸯蝴蝶类作品的欣赏者,选新诗时甚至选上了赵令仪的那首诗。而这一类的东西在田间身上就表现得很少,胡风评田间是第一个抛弃了知识分子灵魂的战争诗人,所以,田间还不能为当时大多数知识分子接受。在闻一多看来,田间是走在时代前面的,大多数人能欣赏艾青不能欣赏田间是因为大多数人没有跟上田间前进的步伐。 无疑,闻一多对田间是很偏爱的。当他接触了田间的诗之后,曾为其新的风格与火热的生活欲所感,又开始了搁笔多年的新诗创作,而且诗风与他过去的创作有很大不同,内容和形式都甚至有点象田间,足见他对田诗的欣赏程度。实际上,这不单单是一种艺术上的赞可,更是一种思想意识的认同。对闻一多来说,田间不仅仅意味着诗,而且意味着一种理想的寄托。在他思想倾向马克思主义之际,田间的诗向他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境界,代表了一种抛却知识分子气走向民众的新的希望。闻一多喜欢他那种直白而又激昂的表现现实的方式,向往他所描写的解放区的新生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闻一多说田间是“明天的诗人”。这是理解全文的关键。 从闻一多当时的思想认识和所处的时代环境来看,他对艾青与田间作出这样的评价是可以理解的,当他以欣赏田间的眼光去看艾青时,自然不会作出更高的评价。而他们却是两个并不相同的诗人。其实,闻一多也难免偏颇,如说“今天需要艾青是为了教育我们进到田间”。但闻一多这话是有针对性的,他指的是在抛弃知识分子气,贴近民众,表现新的生活域这些方面,田间比艾青更进一步,并不是要将两位诗人比个高下。闻一多指出:田间诗中所描写的解放区生活是新世界中的生活,“田间已是新世界中的一个诗人。”对当时国统区的读者来说,他们并不熟习这种生活,而是“生在旧社会中”,所以也就无法欣赏田间,而至于那些谩骂田间的人,只能说他们无知。应该说,闻一多这些看法是有着远见和卓识的,在当时的境况下,能给予田间这样的评价,没有极大的热情与眼光是不可能做到的。 这篇演讲,短小精悍,流畅自如,很有说服力。 (周玉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