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后,哀悼他的文章里,没有一篇不提到他是诗人,知一多为诗人者,又没有一个不知道他有诗集曰《死水》和《红烛》。《死水》出版于一九二八年一月,新月书店发行,收诗二十八首,格律整饬,和当时“新月派”其他诗人相似。但不拘拘于个人情感之得失,把反动统治下的生活比作死水,对现实社会深致不满,则又卓然独立,和许多人不同。他的另一个诗集《红烛》出版于一九二三年九月,由泰东图书局发行,封面白底红字,用蓝条框边,装帧粗俗,殊不美观。集内收序诗《红烛》一首,《李白篇》三首,《雨夜篇》二十一首,《青春篇》十七首,《孤雁篇》十九首,《红豆篇》四十二首。《红烛》各诗在形式上不及《死水》,而热情磅礴,意气焕发,攻击旧礼教甚力。序诗有云: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底梦, 烧沸世人底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诗中充满个人牺牲的情调,这是诗集的序诗,实际上也是一多先生生命的序诗。细细吟味,则知他后来为民主尽力,为国家殉难,决不是偶然的事情。在现代文学史上,原来是右翼或者接近右翼,终于变成左翼的人是有的,原来是左翼或者接近左翼,终于变成右翼的人也是有的;至于摸索道路,稳步前进,“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旦“知了”以后,倾心真理,虽粉身碎骨而在所不辞的人,在知识分子中间也并非少数。一多先生说他自己的生命是从四十岁才开始的。以今日之我去否定昨日之我,并不是每一个知识分子都能够轻松愉快地做到。这里需要有一点勇气,有一点毅力,也要有一点前因后果。一多在探求新诗格律方面作出过重要的贡献,在这点上,他和“新月派”诗人接近,而且的确曾经是“新月派”中的一个。但作为诗人的内核,从《红烛》序诗所反映的思想分析起来,即使在前期,我们也很难以对“新月派”的理解不加区分地来理解闻一多。“莫问收获”固然近于诗人气质,“但问耕耘”却已昭示了他作为战士的特色。革命者!革命者!固不仅诗人已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