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当前位置: > 新诗鉴赏 >

闻一多《七子之歌》

时间:2005-12-13 00:00来源:泛舟网 作者:佚名 点击: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之。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之。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ALSACE-LORRAINE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香港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分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暖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威海卫

  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的海,
  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
  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
  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广州湾

  东海和硇洲是一双管钥,
  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
  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
  母亲呀,你千万不该抛弃了我!
  母亲,让我快回到你的膝前来,
  我要紧紧的拥把着你的脚髁。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九龙

  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
  母亲呀,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
  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
  母亲,我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变作一场空梦。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旅顺,大连

  我们是旅顺,大连,孪生的兄弟。
  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的比拟?──
  两个强邻将我们来回的蹴蹋,
  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
  母亲,归期到了,快领我们回来。
  你不知道儿们如何的想念你!
  母亲!我们要回来,母亲!

  注:刊于《现代评论》第二卷第三十期;
  一九二五年七月四日。


  整个中国近代史可以说是一部屈辱的历史,翻开这历史一看,满纸都是丧权辱国,满纸都是割地赔款。看着那一次次被撕裂的祖国的版图,任何一个觉醒的中国人都会有切肤之痛,这每一寸土地上都有刀耕的迹痕,祖先的血汗,与中华民族血脉相连。当诗人痛苦、焦灼地注视着那一块块被异族霸占的土地,深情地呼唤它们的时候,它们也艰难地回应了:“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诗人在这里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澳门、香港、台湾等七个被割让、租借的地方比作祖国母亲被夺走的七个孩子,让他们来倾诉:“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悲哀之情,“以抒其孤苦忘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从而让民众从漠然中警醒,振兴中华,收复失地。诗人把自己的爱国情,报国志移入对象,使这“七子”有了人的道德情感,他们虽然被从母亲的怀抱中夺走,遭受异类的蹂躏,但仍坚贞不屈,心向着祖国。诗人赋予了他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情操。“澳门”虽然已被掳去三百年,但他“依然保管着内心的灵魂”,保持着对祖国的忠贞。“香港”在帝国主义的摧残中呼号,他的呼号是向着祖母亲。“台湾”虽然在严酷的夏日(暗指日本)的笼罩下,但“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还能背城一战”以挣脱枷锁回归祖国。“威海卫”被掳去后担忧的不是自己,而是身后所防护的“圣人的遗骸”,他的身后正是华夏文明的中心地带。“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都在向祖国母亲呼唤:“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苏武、岳飞、文天祥等等民族精魂的影子,在这些中华民族的脊梁身上所集中体现的爱国、爱民、忠贞不屈的传统美德正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凝聚力所在。因此“七子之歌”既唱出了国土沦丧的切肤之痛,又张扬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优秀品质,意在唤起民众,咀嚼这痛苦,发扬民族优秀的精神传统,抗外侮,兴中华。在“五卅运动”正在兴起的当时,这无疑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一首诗有一个好的题材,好的主旨固然重要,但如果缺乏真情,那痛苦,那呼号不是来自诗人的血脉之中,而是某种应景之作,那就会象一朵纸花,即使再鲜艳也不会有生命力。这也是许多爱国诗流于浮泛的原因。闻一多则认为爱国诗应该“出于至情至性”,诗应是真情的抒发。闻一多自己既受过现代教育,又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薰陶,在个人品质上他具有中国知识分子的美德。再加上他又在国外亲眼目睹了西方国家对于中国人的歧视轻蔑,因此他在“五卅”的浪潮写下的这些爱国诗是发自肺腑,情真意切的。在这诗里我们可以体味到一种流注全诗的精神气质,即中国知识分子心忧天下的精神传统。在这诗里,精神与艺术浑融一体,我们甚至可以感应到从诗人心灵深处传来的历史文化信息,它是厚重的,左右着我们的心绪,乃至现实。

  这首诗整体构架是匀齐的,体现了闻一多所追求的建筑美。各节匀称,基本一致,句子也较为均齐。它采取了叠韵手法,每个诗节都用同样的词来闭合,从而体现了诗的旋律,加强了诗的节奏感,并使全诗的情绪在反复强化中被推向高潮。它的每一节七句,前六句都是整齐的长句,到最后一句则以短句收尾,使前六句蕴集的力量冲击到最后一句,使得它语调铿锵有力,从而产生一个小小的情绪高潮。这一高潮均匀地周期性出现,使全诗富有生命的力度和节奏。

(李炜东)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徐志摩《康桥再会吧》

    康桥再会吧① 康桥,再会吧; 我心头盛满了别离的情绪, ......

  • 徐志摩《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