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当前位置: > 新诗鉴赏 >

闻一多《晚霁见月》

时间:2005-12-13 00:00来源:泛舟网 作者:佚名 点击:
好了!风翅掩了,   雨脚敛了,   可惜太阳回了,   天色黯了,   剩下崎岖汹涌的云山...
好了!风翅掩了,
  雨脚敛了,
  可惜太阳回了,
  天色黯了,
  剩下崎岖汹涌的云山云海,
  塞满了天空。  
  忽地紫波银了,
  远树沉了,
  竟是黄昏死了,
  白月生了,──
  但是崎岖汹涌的云山云海,
  塞满了天空!  
  莫愁太阳自落,
  睡煞人儿,
  且待月亮照着,
  唤醒魂儿。
  但是崎岖汹涌的云山云海,
  寒满了天空!  


  我们前面所赏析过的7首诗,连同这里的《晚霁见月》,都是选自闻一多大约于1920或者是1921年(这一点尚有争论。笔者注)亲自抄写编订的、但是一直未曾出版过的诗稿《真我集》中。刚刚进入诗的王国里探险揽胜的闻一多,其作品从总体上来,还是相当幼稚的,对此不必讳言。然而,这并不意味完全没有值得一观的作品。特例还是有的,比如《晚霁见月》。朱自清先生在30年代把发展到那时的中国新诗划分为三类,即:自由诗、格律诗、象征诗。(见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毫不夸张地说,闻一多是新的格律诗的创始人和抚育者。不妨看一下闻一多树起的理论旗帜:“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句称和句的均齐)。”(闻一多:《诗的格律》)我们前面赏析过的7首诗,大多数在这方面没有自觉的追求,即便那些有意识地去尝试的,也总是勉强也满足了上述要求的某一方面。而《晚霁见月》则不同,它基本上做到了对于上述要求的全面的执行。当然,以此作为衡量一首作品成功与否、艺术品位高下的绝对标准,也是不合适的。

  全诗共有四节。第一、二节,每节六行,形式完全相同,即不但行数相同,而且两节中相对应的诗行的字数也完全相同,如第一、第三行都为六个字,而第二、第四行都为四字。第三节在形式上完全相同于第一、二节中的前四行,而第四节则同第一、二节的后二行形式完全一致──其实,它们本身就是这二行诗的重复。因此,全诗在形式上异常整饬,富有精雕细琢的建筑的美。

  《晚霁见月》一诗在诗行与诗行之间不太协韵,但是却注意音节之间的抑扬顿挫、流转跌宕,例如,第二节阅读时即可做这样的处理:

  忽地/紫波/银了,
  远树/沉了,
  竟是/黄昏/死了,
  白月/生了,──
  但是/崎岖汹涌的/云山云海,
  塞满了/天空!

  这似乎是一支舒缓而起伏宛转的乐曲由钢琴中弹出来,人的心也随着它而或扬或旋,或沉或浮,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轻漾在心间。

  再说本诗的绘画的美。本诗用了一些含有色彩的名词,如“紫波”“白月”等,同时,它所选用的动词也是极精确而富有表现力的,如“掩”,“敛”等。这样一来,就使诗的意象能够唤起人的视觉上的生动鲜明的逼真感,并且把平面化的审美感觉扩展为立体的审美心理空间。

  闻一多认为,诗美有四大原素;幻象、感情、音节、绘藻。前两项属于诗美的内在原素,后两项属于诗美的外在原素。“诗底真价值在内的原素,不在外的原素。”“诗的真精神,其实不在音节上,音节究属外在的质素,外在质素是具质成形的,所以有分析比量的余地,偏是可以分析比量的东西,是最不值得分析比量的。幻想(象),情感──诗的其余的两个更重要的质素,──最有分析比量的价值的部分,倒不容易分析比量了。”(闻一多:《〈冬夜〉评论》)闻一多的这些观点,可以移来作为我们赏析《晚霁见月》的指导线索。的确,在前面我们已经对《晚霁见月》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做了分析比量的工作了,现在要做的,是把握住这首诗的内在质素,由这质素构成的诗的美的灵魂。

  诗的名字叫“晚霁见月”。霁,指雪后雨后转晴。在本诗中指雨后转晴。晚霁见月,顾名思义,是指雨后转晴不久由黄昏入月夜。这首诗所抒写的,就是因这种自然景观的变幻而有所感动的怀抱。它的独特的美,正是在这里。第一节写黄昏。塞满了天空的崎岖汹涌的云山云海这样一幅阔大的有力的动态画面被放在寂静黯淡的黄昏背景上加以衬托,这样一来,过于黯淡的背景底色就几乎掩饰掉了突出的动态画面,给人一种虽阔大胆凝重之感。第二节写由黄昏入月夜。作者在此用“忽地”一词,表示因时间变化引起的景色变幻带给他的那种突然苏醒般的感觉。而且,作者分别以“死”和“生”来形容、说明黄昏和月夜,极言他对于白月代替了黄昏的那种兴奋、喜悦之情。这时,那阔大的有力的动态画面如旧,但是因为被换上了银色灿烂的底片,就顿时于阔大中更显其清旷高远之致。第三、四节,承接黄昏死、白月生而来。在作者的心目当中,黄昏是同黯淡、静寂、睡眠、死亡联系在一起的,而月夜却同明朗、清醒、骚动、生命等联系在一起。作者写道:

  莫愁太阳自落,
  睡煞人儿,
  且待月亮照着,
  唤醒魂儿。
  但是崎岖汹涌的云山云海,
  塞满了天空!

  极亲切地表达了人的因自然景色变幻而生发的青春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感怀。在作者的意识里,宇宙即是人生,它应该是年轻的、清明的、阔大而又汹涌骚动的;人的青春,人的生命,当如天之高远,云之汹涌,月之灿烂。这种宇宙意识是何等地美。闻一多曾盛赞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更夐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闻一多:《唐诗杂论·宫体诗的自赎》)这段话对于《晚霁见月》,也是差堪移评的罢?

(杨楠)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徐志摩《康桥再会吧》

    康桥再会吧① 康桥,再会吧; 我心头盛满了别离的情绪, ......

  • 徐志摩《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