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曾经看见过 这样的场面—— 在一个圆的小瓦罐里 两只蟋蟀在相斗, 双方都鼓动着翅膀 发出一阵阵金属的声响, 张牙舞爪扑向对方 又是扭打、又是冲撞, 经过了持久的较量, 总是有一只更强的 撕断另一只的腿 咬破肚子——直到死亡 古罗马的大斗技场 也就是这个模样, 大家都可以想象 那一幅壮烈的风光。 古罗马是有名的“七山之城” 在帕拉丁山的东面 在锡利山的北面 在埃斯揆林山的南面 那一片盆地的中间 有一座——可能是 全世界最大的斗技场, 它象圆形的古城堡 远远看去是四层的楼房, 每层都有几十个高大的门窗 里面的圆周是石砌的看台 可以容纳十多万人来观赏。 想当年举行斗技的日子 也许是一个喜庆的日子, 这儿比赶庙会还要热闹 古罗马的人穿上节日的盛装 从四面八方都朝向这儿 真是人山人海——全城欢腾 好象庆祝在亚洲和非洲打了胜仗 其实只是来看一场残酷的悲剧 从别人的痛苦激起自己的欢畅。 号声一响 死神上场 当角斗士的都是奴隶 挑选的一个个身强力壮 他们都是战败国的俘虏 早已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如今被押送到斗技场上 等于执行用不着宣布的死刑 面临着任人宰割的结局 象畜棚里的牲口一样; 相搏斗的彼此无冤无仇 却安排了同一的命运, 都要用无辜的手 去杀死无辜的人; 明知自己必然要死 却把希望寄托在刀尖上; 有时也要和猛兽搏斗 猛兽——不论吃饱了的 还是饥饿的都是可怕的—— 它所渴求的是温热的鲜血, 奴隶到这里即使有勇气 也只能是来源于绝望, 因为这儿所需要的不是智慧 而是必须压倒对方的力量; 看那些“打手”多么神气! 他们是角斗场雇用的工役 一个个长的牛头马面 手拿铁棍和皮鞭 (起先还带着面具 后来连面具也不要了) 他们驱赶着角斗士去厮杀 进行着死亡前的挣扎; 最可怜的是那些蒙面的角斗士 (不知道是哪个游手好闲的 想出如此残忍的坏点子!) 参加角斗的互相看不见 双方都乱挥着短剑寻找敌人 无论进攻和防御都是盲目的—— 盲目的死亡、盲目的胜利。 一场角斗结束了 那些“打手”进场 用长钩子钩曳出尸体 和那些血淋淋的肉块 把被戮将死的曳到一旁 拿走武器和其它的什物, 奄奄一息的就把他杀死; 然后用水冲刷污血 使它不留一点痕迹—— 这些“打手”受命于人 不直接去杀人 却比刽子手更阴沉。 再看那一层层的看台上 多少万人都在欢欣若狂 那儿是等级森严、层次分明 按照权力大小坐在不同的位置上, 王家贵族一个个悠闲自得 旁边都有陪臣在阿谀奉承; 那些宫妃打扮得花枝招展 与其说她们是来看角斗 不如说到这儿展览自己的青春 好象是天上的星斗光照人间; 有“赫赫战功”的,生活在 奴隶用双手建造的宫殿里 奸淫战败国的妇女; 他们的餐具都沾着血 他们赞赏血腥的气味; 能看人和兽搏斗的 多少都具有兽性—— 从流血的游戏中得到快感 从死亡的挣扎中引起笑声, 别人越痛苦,他们越高兴; (你没有听见那笑声吗?) 最可恨的是那些 用别人的灾难进行投机 从血泊中捞取利润的人, 他们的财富和罪恶一同增长; 斗技场的奴隶越紧张 看台上的人群越兴奋; 厮杀的叫喊越响 越能爆发狂暴的笑声; 看台上是金银首饰在闪光 斗场上是刀叉匕首在闪光; 两者之间相距并不远 却有一堵不能逾越的墙。 这就是古罗马的斗技场 它延续了多少个世纪 谁知道有多少奴隶 在这个圆池里丧生。 神呀,宙斯呀,丘比特呀,耶和华呀 一切所谓“万能的主”呀,都在哪里? 为什么对人间的不幸无动于衷? 风呀,雨呀,雷霆呀, 为什么对罪恶能宽容? 奴隶依然是奴隶 谁在主宰着人间? 谁是这场游戏的主谋? 时间越久,看得越清: 经营斗技场的都是奴隶主 不论是老泰尔克维尼乌斯 还是苏拉、凯撒、奥大维…… 都是奴隶主中的奴隶主—— 嗜血的猛兽、残暴的君王! “不要做奴隶! 要做自由人!” 一人号召 万人响应 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 就要捣毁万恶的斗技场; 把那些拿别人生命作赌的人 钉死在耻辱柱上! 奴隶的领袖 只有从奴隶中产生; 共同的命运 产生共同的思想; 共同的意志 汇成伟大的力量。 一次又一次地举起义旗 斗争的才能因失败而增长 愤怒的队伍象地中海的巨浪 淹没了宫殿,掀翻了凯旋门 冲垮了斗技场,浩浩荡荡 觉醒了的人们誓用鲜血灌溉大地 建造起一个自由劳动的天堂! 如今,古罗马的大斗技场 已成了历史的遗物,象战后的废墟 沉浸在落日的余晖里,象碉堡 不得不引起我疑问和沉思: 它究竟是光荣的纪念, 还是耻辱的标志? 它是夸耀古罗马的豪华, 还是记录野蛮的统治? 它是为了博得廉价的同情, 还是谋求遥远的叹息? 时间太久了 连大理石也要哭泣; 时间太久了 连凯旋门也要低头; 奴隶社会最残忍的一幕已经过去 不义的杀戮已消失在历史的烟雾里 但它却在人类的良心上留下可耻的记忆 而且向我们披示一条真理: 血债迟早都要用血来偿还; 以别人的生命作为赌注的 就不可能得到光彩的下场。 说起来多少有些荒唐—— 在当今的世界上 依然有人保留了奴隶主的思想, 他们把全人类都看作奴役的对象 整个地球是一个最大的斗技场。 1979年7月 北京 ============================================================= 历史的警钟 意大利的罗马是世界著名的城市,那里更有一个著名的地方:古罗马斗技场。至今,那里还耸立着断垣残壁。 “如今,古罗马的大斗技场/已成了历史的遗物,像战后的废墟/沉浸在落日的余晖里,像碉堡/不得不引起我疑问和沉思/……” 艾青对于意大利,对于罗马,早就有过向往之情。当他去法国学画,流浪汉一样在巴黎和马赛街头踯躅的时候,他就希望能到意大利去看看。那是一个美丽的国家,更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文艺复兴,那里出现过一大批世界著名的大画家,大雕塑家。达芬奇,拉斐尔,米朗开基罗……这些不朽的大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不仅成为意大利的骄傲,也成为世界的骄傲。然而,艾青一直没有实现愿望的机会,这也许是命运使然吧!诗人总归有着自己的幸运,1979年,在诗人69岁的时候,实现愿望的机会来了。“中国人民友好访问团”应邀出访三个国家,其中就有意大利。艾青作为代表团的成员——这个代表团中的唯一作家、诗人,有幸去见见那个久已向往的国度了。 也许是向往之情太恳切的缘故,当诗人站在罗马街头的时候,他对这个著名城市的印象并不好。觉得比不上波恩、维也纳等城市。“我感觉罗马没有粉刷”。然而,当他为罗马人民的热情所感染的时候,他才认识了真正的罗马,因为他看到了罗马人民的心。 当诗人离开罗马回到北京之后,一个沉重的场景在他心上突出地影现出来——古罗马的大斗技场。那些墓碑似的断垣残壁,使他不能平静,甚至压得他透不过气来。他的情绪再也忍耐不住,不能不述触笔端。《古罗马的大斗技场》,就是他倾吐出来的心声。 那个美丽的国家,那个有过文艺复兴辉煌年代的国家,那个在现代有着高度发展的国家,在历史上也曾有过悲惨的一幕。虽然那些滴血的日子已经过去,可那极为残酷的场景所发生的震撼,在人类的心灵中并没有消失。诗人更清醒地感觉到,完全有必要把这种震撼和它的底蕴揭示出来,为现在的人类敲响警钟。 诗人的思绪久远而深沉,他怀着一种崇高的信念,站在人类历史的高度,俯视在古罗马的大斗技场所发生的那残酷的一幕。那笔触是异常犀利而严峻的,为的是引起人类对那一幕的高度警觉。 “也许你曾经看见过/这样的场面——/在一个圆的小瓦罐里/两只蟋蟀在相斗……” 诗人为充分表达自己的沉思,由中国人所熟悉的蟋蟀相斗揭开了这首诗的序幕。这一形象的选择,不仅立刻使人感到在大斗技场中奴隶们相斗的情景,而且这一形象所产生的感应笼罩着全篇,悲惨的严峻的气氛,都由这一形象所奠定的基调而产生了。 接着,诗人以很大的篇幅来写大斗技场的一幕幕血淋淋的场景。奴隶们也是人,可在那种时候,他们却被驱逐进斗技场,他们并不相识,无怨无仇,却又不得不像野兽一样,相互作殊死的拼杀。而那些看台上的人们,受到拼杀的刺激而欣喜若狂。为了揭示得深刻,诗人在描写大斗技场当年的场景的时候,基本上是采用了对比的写法。这样写,不仅是因为事实提供了根据,而且,也是增强艺术效果的需要。 我们在这里摘录一段,来看看这一对比写法的强大作用。 “斗技场的奴隶越紧张/看台上的人群越兴奋;/厮杀的叫喊越响/越能爆发狂暴的笑声;/看台上是金银首饰在闪光/斗场上是刀叉匕首在闪光;/两者之间相距并不远/却有一堵不能逾越的墙。” 奴隶们的悲惨命运和奴隶主们的残忍,极强烈地推在读者面前。看了这种不公道的场面,谁又能不为之震撼呢? “不要做奴隶!/要做自由人!” 诗人不能不发出这样战斗的怒吼!诗人怀着极大的热情,为奴隶们争取解放的斗争而欢呼。 这首诗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诗人以犀利的笔触揭露了大斗技场的过去,更在于诗人的目光注视着现在。不仅在于诗人描绘了大斗技场这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以及这里所发生过的悲惨事情,更在于诗人很自然地生发开去,对于诗注入了更深邃更广泛的含意。不仅鞭笞了当时的奴隶主们,也在鞭笞过去的、现在的一切奴隶主们。诗人在诗的最后,还极明确地道出了自己对现实的思考。这也可以说,正是诗人写这首诗的真正动机所在,也是这首诗的意义所在。 “说起来多少有些荒唐——/在当今的世界上/依然有人保留了奴隶主的思想,/他们把全人类都看作奴役的对象/整个地球是一个最大的斗技场。” 在前面慑人心魄的描绘中,使人们已看到那残酷的一幕是怎么一回事。而在世界的今天,却依然有人想做奴隶主,要奴役全人类。这严峻的现实,不是更怵目惊心吗?诗人由这敏锐而深刻的思考,所写下的撼人之句,不是具有着惊天动地的力量吗? 时刻关注中国人民的命运,时刻关注世界人民的命运,是诗人一生创作的基调。正是出自于这样博大的胸怀,《古罗马的大斗技场》一诗才有了深厚的底蕴,才有了产生的动机和产生后的撼人力量。 诗人在写这一首诗时,已是近七十高龄的人了。可我们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的那种胸怀,那种气魄,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更增强了。诗行之间,燃烧着澎湃的热情,充满着一个战斗者的活力。 人老了,诗人的心并不老。这是由于在诗人的胸怀里,有一股奔腾不竭的源泉:和世界人民在一起,和人类的生命在一起,就会使命运的活力不断增长。 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的断垣残壁还在罗马耸立着,还在世界上耸立着…… 让我们经常听听诗人所敲响的警钟吧! (郭宝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