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山阴文学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诗鉴赏 >

艾青《独木桥》

时间:2005-12-13 00:00来源:泛舟网 作者:佚名 点击:
在两个环着云的高山相接的地方   在两个山峰突然向下倾斜的下面   在几尺高的芝草的密丛里 ...
在两个环着云的高山相接的地方
  在两个山峰突然向下倾斜的下面
  在几尺高的芝草的密丛里
  横着一根棕榈的树干
  ——独木桥连住了两个高山

  旅行的人们都从它上面走过
  它在半空里微微地抖动
  一条百丈深的黑坑
  裂开在它的下面
  从黑坑的最深处
  可以听见悠远的水流的声音

  1940年2月17日  
==========================================================
                    灵感是诗的受孕  

  艾青说:“如果诗人是有他们的素质的,我想那应该是指他们对于世界的感觉的特别新鲜,和对于文字的感觉的特别亲切。”

  这是自然界中一个很普通的场景:

  在两座相邻的高山之间,在深深的峡谷之中,由一根树干构成的桥,横空把两座山连结起来,人们从这座独木桥上来回走过……

  这种场景可能在自然界中并不少见,许多地方都有这种独木桥。它们年复一年横空而立,为着人们生活的方便而服务。它并不会引起人们的格外注意,因为人们已经很习惯于它的存在了。

  然而,在诗人的眼里,它的存在是不同寻常的,它的形态,它的品格,引起了诗人的关切。诗人很可能就是在自然界中看见了一座独木桥,而引起了情思,把这不引人注目的独木桥,写进了诗,在诗的殿堂里给了它一个位置。

  在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诗人的眼里,在一个感觉非常敏锐的诗人的眼里,在一个善于捕捉诗情画意的诗人的眼里,一个极普通的事物,都可能成为诗人怀胎的母体。一个诗人,能不能从普通的事物中发现诗意,并迅捷地抓住它,进而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这就看诗人所拥有的素质如何了。

  艾青不仅具有这种素质,而且,他的这种素质是一般诗人所达不到的。

  我们看,艾青把这一普通事物写得多么精采:

  “在两个环着云的高山相接的地方/在两个山峰突然向下倾斜的下面/在几尺高的芝草的密丛里/横着一根棕榈的树干/——独木桥连住了两个高山//旅行的人们都从它上面走过/它在半空里微微地抖动/一条百丈深的黑坑/裂开在它的下面/从黑坑的最深处/可以听见悠远的水流的声音”。

  如果诗人是根据他所看见的客观存在的一座独木桥所写,这首诗是不是写他所看见的真实场景,我们很难知道了。但就诗来看,诗人写得多么具体,多么形象,使人感到多么真实!使读者真是如临其境。诗人感觉之敏锐、刻划之细微,令人惊叹。

  在写法上,《独木桥》这首诗也是有其独道之处的。这首诗很短,却写得很有层次。诗人是从上而下来进行描绘的。先写两座高山,再写山腰之间的独木桥,进而再写独木桥下百丈深的黑坑,最后再写黑坑的最深处,那儿可以听见的悠远的流水的声音。这样写,很像电影中由上而下的镜头,使人看清独木桥所处的环境,以及这环境中每一个部位。等看完之后,整个场景就立在读者面前了。

  诗人采用这种顺序来写,可能是受了独木桥客观存在的场景的启示,但更重要的,是诗人有着自己的独特想法。这样写,不仅层次清楚,而且也是提高艺术感染力的需要。我们看,从高山之巅,到峡谷深处的流水,是多么险峻!诗人从上往下写,就更给人这种险峻的感觉——诗人所要强调的险峻感达到了目的。诗人想让读者进一步体会的是,独木桥正是在这险峻的大山之间,横空而立,让旅人们默默地从它上面走过……独木桥给人的感觉深刻了。

  另外,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很注意静与动的协调和搭配。高山是静的,独木桥是静的,行人从独木桥上走过,是动的,最深处的流水是动的……静,静得庄严,动,动得流畅。有静,才更显出动,有动,才更显出静。静与动,相得益彰。静,是动的衬托,动,使静不呆板。艺术效果增强了。

  表面看来,这首诗好像纯粹是写景,但仔细揣摸,就会感觉到诗人的意图。诗人写这《独木桥》,是因为诗人倾心于这独木桥的品格,在诗中,也是要尽可能地把独木桥的品格表现出来。诗人的目的达到了,诗中把独木桥的品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险峻的高山之间,在这深深的峡谷之中,独木桥靠自身一根树干的力量,把两座大山连结在一起,不惧高山的险峻,不惧深谷的可怕,不惧自身有可能被压折,年复一年地,顽强地,默默无闻地为行人们作着牺牲。独木桥的这种品格,正是诗人所要讴歌的。

  一座普通的独木桥,诗人很平静,很自然,很朴实地描绘了出来,并把深刻的含意寓于其中,这真是诗人独具慧眼、具有很深艺术功力的表现。

  灵感是什么?灵感从何而来?艾青说:

  “灵感是诗人对于外界事物的一种无比调谐,无比欢快的遇合;是诗人对于事物的禁闭的门的偶然的开启。

  灵感是诗的受孕。”

  从《独木桥》这首诗中,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去感受,去发现诗人的灵感是如何而来的,从而对我们的创作有所启迪。

  《独木桥》可以把两座大山连结起来,也可以把创作者和灵感连结起来。尽管是独木桥,但它是一条通道,会使人获得通过后的喜悦。

  独木桥多了,灵感也就会多了。

  (郭宝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