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当前位置: > 宋词鉴赏 >

辛弃疾《踏莎行》宋词鉴赏

时间:2005-12-06 00:00来源:泛舟网 作者:吕晴飞 点击:
踏莎行   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
踏莎行
  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题目写明,这首词作于庚戌年,即南宋光宗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中秋后二夕,即中秋后二日之夜晚;带湖篆冈,作者辛弃疾在上饶的带湖别墅的一处地名;小酌,小宴。就是说,这个作品是在1190年8月17日之夜带湖别墅篆冈的一次小宴上写成的。当时南宋的国力很弱,随时面临着金兵南进的威胁,特别是在秋高马肥的季节;作者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都没有被采纳;42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此时已年届半百,忧国之心甚切,但在词中却表现得深沉含蓄,只是借写节序来寄托自己对政局的忧虑,颇有一点“欲说还休”的味道;正因为如此,其情感更见沉郁悲慨,以比兴“风雨”一笔点出题旨,也格外撼人心弦。章法曲转,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摇曳生姿,于短小的篇幅中回环反复,不断蓄势,铺垫反衬,到点睛处给人以石破天惊之感。笔重千钧而气度从容,非词家老手断难做到这样一点。
  作品先写带湖秋夜的景色:篆冈的楼台为皎洁的明月所照亮,庭院里散发出秋花秋果的清香,秋天的景色多么美好啊。这就同历来多愁善感地写悲秋词章的文人唱了反调,为下文铺垫蓄势。接着写景中之人,“笑吟吟地人来去”,秋景是美好的,赏景的人来来往往,也都是“笑吟吟地”,纵情饮酒看月。情景历历,如在画中。写到这里,自然要引出问题:“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前二层正面写了赏秋和乐秋,作了足够的铺垫,这一层自然要诘难和否定悲秋的人:是什么人一到秋季就感叹时序由盛变衰,联想到个人的不得志,从而凄凉感伤,大写“悲哉秋之为气也”?回答是:当年宋玉悲秋之词就有如许之多,影响又有如许之广(参见宋玉《九辩》)。当然,宋玉只不过是一个典型,历代文人写悲秋文章的还有许许多多,他们大多只从“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自然景观和“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个人身世出发,这就大可不必了。
  换头继续反驳宋玉式的悲秋,说是秋天到来之后,照样可以随意饮酒,随意吃菜,随意欣赏歌舞,随意观看天上的秋月,欣享庭院中秋花秋果的清香,问他还有什么值得悲伤的呢?到此铺垫已经很多,蓄势也已十分充足,该是打开真情流泻的闸门,让思想的浪峰纵情奔流的时候了。于是,结末反跌下来:“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北宋诗人潘大临就曾写过“满城风雨近重阳”的名句,稼轩词暗中化用这个诗句,忧虑重阳节快到时,那多风多雨的天气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方便,更不用说看月赏花了。这是双关,也是比兴,“风雨”不仅是自然的,更多的还是暗喻南宋的政治形势,担心金兵于秋高马肥之时前来进攻,他多年之前的词作《水调歌头》就曾写到“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常在秋高马肥的时节犯扰中原,1161年秋季金主完颜亮率兵南侵一事,给稼轩留下极深的印象,他写的“胡骑猎清秋”,即指此事而言。现在中秋又过,快近重阳,南宋朝廷风雨如磐,摇摇欲坠,如何能不忧虑悲愁呢?至此,我们知道词人辛稼轩也是暗中悲秋的;不过,他一不是为节候的萧疏而悲秋,二不是为个人身世的衰落而伤情,这二者都是他所反对的,他的悲秋有更深刻的政治原因,更广泛的社会意义,他是为国家、民族的命运而悲秋,他所抒写的是对当时整个政治军事形势的忧虑。这首词用比兴手法,明写对节序的态度,暗写对政局的关注。(吕晴飞)

※版权归本站或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学习欣赏,任何人不得私自转载!※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