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江行,简杨济翁、周显先 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此词作于淳熙五年(1178),由临安赴湖北途中,以词代简,写给杨济翁和周显先的。杨名炎正,南宋著名词人,著有《西樵语业集》。周生平不详。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录此词题作《感兴》,恐系选者所加,但此词确是触物兴感的抒怀之作。 本年,辛弃疾三十九岁。由江阴签判使始,至这年由江西安抚使召为大理少卿,出为湖北转运副使。其间,流落吴江,通判建康府,迁司农主薄,出知滁州,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迁仓部郎官,出为江西提点刑狱……等等。十六年来,宦迹所至许多地方。近年更调动频繁。他于离豫章(江西南昌)作《鹧鸪天》词云:“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历遍楚山川。”长江中下游的名山大川,常成为他的行经之地,故开篇即曰:“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曾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怪”,惊异,骇疑。而之所以如此,隐含有时光迅速,不觉间已是旧相识了的感叹意味。思绪扩展开去,“江南江北”,地域显然更辽阔了。江南是南宋偏安之地;江北,大片国土已经沦亡了。与此词先后写作的“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的《水调歌头》,作者发出“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昔日英姿风发,而“今老矣,搔白首”事业无成的感叹。词云“梦中行遍”,正隐含有往事如梦,“宦游吾倦矣”(《霜天晓角·旅兴》)、“功名浑是错”(《菩萨蛮》)意。总之面对溪山过眼,既表现出词人对前此十余年的自我反思,而对山水林泉仍有着美好的记忆。无限感慨涌现心头,不由地径直抒怀:“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意谓人生无多,名山胜地,直往拄杖游历,能再消耗几双登山的木屐!“屐”,木屐,木底有齿的鞋子,六朝人登山多用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此处用《世说新语·雅量篇》:陈留人阮孚(遥集)好屐,自吹火蜡屐,曾叹曰:“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按,量与两、緉通。《说文》:“緉,履两枚也”)。这里并以自嘲、自谑的激愤语收束上片:“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尘劳”,佛教徒谓世俗事物的烦恼。也泛指事务劳累。《无量寿经》上:“散诸尘劳,坏诸欲堑”。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诗十首之八:“东风马耳尘劳后,半夜鸟声睡熟时。又,《淮南子·原道训》:“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这里只是套用词语,非以春秋卫国贤相蘧伯玉自比。 过片“吴楚地,东南坼”。用杜甫《登岳阳楼》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周代的吴国楚国据今长江中下流地方,“英雄事,曹刘敌。”东汉末,魏、蜀(蜀汉)、吴经过以曹操为进攻的一方,和以孙权、刘备为抵抗的一方的赤壁之战,基本决定了三国鼎立的割据局面。此后,曹操称霸北方,孙、刘各向东南西南扩充势力。《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里虽颂曹、刘,但无贬损孙权意。盖当时能与曹、刘争雄者,唯有独霸吴楚一带的孙权。辛《南乡子》词云:“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与此暗合。又,《永遇乐》词:“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当年这些煊赫一时的英雄人物,如今“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已成为历史故实了。缅怀前人,实伤今朝,大有“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意。“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前句用苏轼《送郑户曹》诗:“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比喻自己调动频繁,宦途失意,难得安宁;“旌旗未卷”,喻战事未休,国仇未报,而自己已是“头先白”了。感慨曷深!然一结犹能振起全篇:“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人生哀乐,循环往复,辗转相继,古今同理,似大可不必去斤斤计较吧。由上的条分缕析可知:用世与退世的矛盾心态和深沉的苦闷,纠结成这首江行寄友的感怀诗篇。(艾治平) ※版权归本站或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学习欣赏,任何人不得私自转载!※ (责任编辑:admin) |